一般消息

【植微講座】朝陽科技大學-張清安教授 百香果病毒病研究與防治對策

2017-03-30 17:53:41

2017年3月30日很榮幸邀請到朝陽科技大學張清安教授,與大家分享他數十年來於百香果病毒病害方面豐碩的研究成果,以及將技術研發、病害防治學理實際應用於產業的成功經驗。
百香果不僅可以鮮食,也可製作成許多加工品,是很理想的經濟作物。臺灣常見的紫色種百香果於1930年代由日本人引進台灣,雖然具有自交親和性的優點,但果實太小,且酸度不足,不適合應用於加工製品;而1964年由巴西引進黃色種百香果,酸度雖然適合製作成加工品,卻自交不親合,需要利用人工授粉,造成栽培成本過高的問題。1981年林瑩達先生將紫色種與黃色種百香果進行雜交,育成台農一號,此品種自交親合,適合鮮食與加工,為台灣重要百香果品種,並聞名於東南亞地區,然而同年,臺灣開始爆發百香果病毒病害,並在1985年隨著台農一號推廣至全台時隨之蔓延,對百香果產業造成嚴重危害。
為解決此農業問題,張教授從了解病毒種類開始著手,發現百香果病毒病的種類多樣,包含:CMV、EAPV、PaMV等,並利用ELISA、Multiplex PCR檢測、生物晶片等技術,針對這些多樣的病毒開發快速偵測鑑定的方法。此外,也根據病毒的傳播方式與發病生態建立無病毒種苗的繁殖體系與整合性防治方法,由業界供應足夠之無毒種苗,將多年作的百香果改為一年作,每年更換新的植株,降低病毒病害對產量及品質的影響,並以無毒種苗的數量控制產量,穩定百香果價格與收益。張教授深入淺出的演講,讓我們學習到在面對一個植物病害時,如何從了解敵人開始,再一步步整合學術研究、田間狀況、產業現況等面向,解決農業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