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消息

【演講回顧】草莓重要病害檢測及防治技術之應用與交流(一)

2018-07-10 09:00:00

〝研究者、教育者、農民 共喜、悲〞

本系與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共同邀請兩位國際知名草莓病害專家,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石川成壽教授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Natalia Peres教授,本年7月3日、7月6日於苗改場及本系專題演講,兩場次與會人員分別約140人及60人。

本次交流特別針對草莓炭疽病之預防與管理方式提出討論,炭疽病菌具潛伏感染之特性,因此石川教授及Peres教授均強調健康種苗的重要。不論日本、美國或臺灣,育苗場區管理首重清園,園區內不得有發生病徵之植株(或殘體),病殘株應立即移出育苗場區不可隨意棄置。石川教授建議清除的病殘株宜裝入肥料袋內加水並綁緊,於15~25℃經7天後病菌失去活性,減少田間傳染源。

炭疽病的分生孢子可由雨水飛濺傳播,因而育苗期間可藉由遮雨設施之輔助,及將多數農民使用之頂頭灌水(overhead irrigation)給水方式儘可能改為滴帶給水,將可降低炭疽病的發生。此外,石川教授所研發之酒精浸漬診斷法已應用於日本的健康種苗三級繁殖制度,原原種苗經全數檢測不帶炭疽病菌後才做為下一階段育苗之母本。由於草莓經由走莖繁殖,石川教授建議農民若無法確認自行留苗之母本是否健康不帶菌,可使用二階段採苗法,即走莖苗第3葉展開前切斷與母株之連結,可得到新無病母株。

萎凋病是土壤病害的王者,亦是導管傳播之病害,若植株連續性的呈現大小葉,或者整株植株葉片整體變小,且走莖苗也呈現大小葉徵狀,則可非常確定為萎凋病。日本針對萎凋病發生之土壤採chloropicrin等化學處理之方式。石川教授特別強調,當田間植株出現病徵,應立即清除,有捨才有得。

栽培管理、新品種育成、肥培管理對於病害之預防與防治皆息息相關,希望未來藉由政府單位、學術單位與農民的緊密合作,可以讓台灣的草莓產業更上一層樓!〝研究者、教育者、農民共喜、悲〞(石川教授與我們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