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蟲學研究

線蟲在分類學上屬於線蟲門,又常被稱為圓蟲,是世界上數量最多且種類歧異度僅次於昆蟲的多細胞動物。此類微生物大多數呈透明線狀,體積非常微小需要使用顯微鏡才能觀察。根據估計線蟲的種類多達數百萬種,不過至今只完成幾千種線蟲的命名。線蟲原生於海洋之中,長年演化後不現存在於在陸地與海洋中各個生態系環境中,甚至在環境惡劣的南極洲也有被發現。

線蟲可根據攝食的方式作為區分。大多數的線蟲為腐生性,以細菌為食;另外還有寄生性線蟲,其中又可再根據寄主的不同分為植物寄生與動物寄生。動物寄生性的線蟲,有部份線蟲族群得寄生人體及家禽畜成為衛生組織所擔憂的寄生蟲。腐生性的線蟲族群於生態中扮演重要元素循環及環境指標的角色,目前被最深入研究的是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atis elegans)。C. elegans全身大約只有一千個細胞,而且每一個細胞的發育途徑都已被科學家完整解碼。目前RNAi與基因改造技術在C. elegans上的運用也已經相當成熟,因此C. elegans已經成為一個理想的研究工具。這種腐生性線蟲常作為動物神經與細胞發展實驗中的模式生物。2002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就是由三位進行C. elegans相關研究的科學家所獲得。

在植微系,我們相當重視植物寄生性線蟲的研究。植物寄生性線蟲使用頭部的口針插入植物細胞以吸取細胞質中的營養。由於線蟲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大量繁殖的線蟲導致農作物大量死亡,造成全世界每年數十億的農業損失。目前已知有超過3000種植物寄生性線蟲,每年造成全球約15%的作物產量損失,為農業與林業中所必須面臨的棘手問題。然而,線蟲除了帶來病害之外,在農業上也有其價值。某些特定寄生於昆蟲的線蟲由於可以攻擊造成農業損失的昆蟲,因此可作為生物防治的利器。於探討農林場域中植物病蟲害問題之時,檢視者需審慎考慮環境、寄主、病原/害蟲、時間等多重因子間之交互影響。在微生物生態學中,透過對各環境場域中微生物群相的研究,即能對微生物個體、族群於相關植物或其他生物上所造成之影響有所了解,最終方能將其相關資訊恰當運用農業林業之經營管理策略開發。本系楊爵因老師所建立的「線蟲與微生物生態研究室」即針對多個重要相關於植物寄生性線蟲與昆蟲寄生性線蟲的主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