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植微講座】Functional ecology of moss-associated fungi(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可萱博士)

2020-04-10 15:00:00

2020年4月9日植微講座榮幸邀請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可萱博士蒞臨演講。主題講述森林苔蘚的真菌生態與功能性分析。苔蘚於森林生態循環與微環境調節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學界普遍認為苔蘚相較其他親緣生物並無菌根菌的存在,針對內生真菌與苔蘚交互作用研究稀少,然而陳博士發現於曲尾苔的基部有Galerina sp.、Mycena epipterygia、Rickenella fibula等蕈類真菌的蹤跡,且將曲尾苔染色,組織內外均被菌絲纏聚,顯示具豐富內外生菌族群的可能性。曲尾苔生長模式為漸進老化持續型 (continuous senescence gradient):上層為可行光合作用的組織,中層為光合作用功能有無組織的過度區間,下層為衰老死亡的組織,此生長態勢提供良好的研究不同營養型的真菌族群及探索兼具腐生型與內生型真菌的實驗系統。

陳博士利用metatranscriptomics研究曲尾苔不同分層組織的真菌相與功能性,結果指出上層組織多為Ascomycota的菌群,下層衰老組織多為Basidiomycota的菌群,分別與硝酸氨和銨態氮的運輸蛋白表現量具顯著關聯性;基因功能分析亦與分層菌群連結緊密(上層多為碳元素運輸與代謝反應基因功能表現,而下層為氧化還原相關基因功能表現)。整體結果顯示某些分層菌群具營養型的專一性。Chaetothyriales 與Helotiales真菌為上層菌群主要組成,其中以Herpotrichiellaceae.和Helotiales真菌皆存在於三種苔蘚分層。陳博士另分離培養的不同分層菌株,接種至曲尾苔並發現有促進生長的趨勢。

陳博士的演講啟發學生以轉換研究角度來觀察真菌對生物的影響性,並透過了解菌群的營養型與棲地性,提供新的模式探討內生菌群與植物間的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