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植微講座】Dissecting Plant Disease Epidemics - from Conventional Strategy to Genomics Approach(中興大學植病系洪爭坊助理教授)

2020-04-06 10:28:16

3月26日的植微講座邀請中興大學植病系新聘教師 - 洪爭坊助理教授,講述如何透過流行病學研究,瞭解病害發生的關鍵因子,並實際應用於病害防治。洪老師首先提到病原真菌Nalanthamala pidii引起的番石榴立枯病,早先認為N. pidii主要由地上部修剪的傷口處入侵,然而經過選擇性培養基測試發現,根部其實能夠分離到較大量的病原菌,直接對植株根部進行接種也能引起病害,田間亦觀察到罹病植株可經由根接 (root grafting) 將病原菌傳播至健康植株,顯示根部傷口是此病原菌的重要傳播途徑。洪老師根據這些研究成果,建議番石榴農友在栽培時應避免根部傷口、確實清除殘根,確實達到預防此病害的效果,也讓農友的收益大幅提昇。

在美國喬治亞大學就學時,洪老師的研究主題為葡萄露菌病。葡萄露菌病由卵菌Plasmopara viticola 引起,由於先前對 P. viticola 的分佈、繁殖方式、傳播模式缺乏了解,導致無法有效的預防此病害。透過SSR分子標誌分析喬治亞州及佛羅里達州各地的P. viticola,瞭解田間主要的菌株以及各地區菌株的基因歧異度。而比較不同時期病原菌的多基因座基因型 (multilocus genotypes, MLGs),則有助於釐清無性生殖或有性生殖在病害傳播扮演的角色。

透過洪老師的分享的兩個重要病害研究案例,可以瞭解時間因子及空間因子大幅影響著植物病害的規模,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出發,探討病原菌的空間分布及傳播模式是防治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