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植微講座】微生物族群在細菌性萎凋病導病土壤中的反應(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鄧文玲教授)

2019-12-13 16:00:00

11月7號植微講座邀請到中興大學植物病理系的鄧文玲教授,利用一小時的時間和系上師生分享在細菌性萎凋病抑病土和導病土中分離到的微生物族群的差異,並以此推導導病土和抑病土在抗病上的成效。土壤為植物重要的根本,土壤中的微生物族群也是所有環境中最為複雜的,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健康,而植物病理學上一直有各種關於抑病土的解釋,最常被解釋為抑病土中一兩種微生物使土壤不發病。

鄧文玲老師此部分的研究始於他們在台南田間發現細菌性萎凋病呈零星分布,懷疑此地為抑病土壤,因此採集此地抑病土與導病土進行土壤性質分析,發現pH值、導電度和氮素元在抑病土和導病土中無顯著差別,而在有機碳素、有機質和碳氮比則是抑病土較低,且透過CC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分析得知土壤理化因子會影響土壤微生物族群;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族群,則發現導病土細菌族群分歧度高,而抑病土微生物族群分歧度相對較低。鄧文玲老師另外透過Network analysis分析土壤微生物族群間的交互關係,發現抑病土中微生物族群間的連結性較強,且多為正向關聯,而導病土壤微生物族群則關聯較弱,其中土壤中Bacillus mycoides、Bacillus cohnii和細菌性萎凋病原呈負相關,Bacillus invocatus、Massilia sp.和細菌性萎凋病原呈正相關,有趣的是,最後在盆栽實驗中發現,添加EPS inhibitor族群分歧度上升,添加拮抗菌族群分歧度下降,但皆有抑制病害發生的效果。

透過鄧文玲教授的演講,發現抑病土壤跟其中微生物族群的種類息息相關,且不單單只是土壤微生物群能抑制病害發生,亦有可能是微生物影響植物的生理生化反應,再由植物影響根圈土壤的微生物群,如此有趣的結果更是開啟了對於抑病土不同方向的解釋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