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rtfolio

每個人都獨一無二,真實呈現比「想著脫穎而出」更重要

內容引用自"Yory優歷",業經同意轉載

受訪老師/楊爵因副教授

臺大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的楊爵因老師說,同學在準備審查資料時不用鑽牛角尖在「審查資料能不能脫穎而出」。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重點在是否真實呈現自己、把自己的想法做最好的表達。「沒有誰比較平庸,誰比較特別!」

 

植物也需要醫生,新興產業正要上路 

就像動物會受到微生物感染一樣,植物也會發生同樣的事。植微系就是在研究讓植物生病的微生物,兩者之間的交互作用是什麼,找出有效治療和預防的方法。這樣的學門延伸出來就可以在食品科技業、醫療生技產業、生物肥料和農藥甚至是疫苗開發上帶來貢獻。

植微系可以說是所有生物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相關學門中,實驗訓練最扎實的系。「實驗操作」是系所最大特色,領域分為微生物和植物,後者延伸出植物病理的知識,植物生病後會怎麼樣?可能怎麼樣影響人類?從技術開發、病原政策、微生物培養和防治植物病害的方式,全含括在內。 

畢業生可以到公家機關如農業和林業試驗單位,防疫檢疫局、食品科技和醫藥產業都是很好的選擇。另外還有一個新興的產業:植物醫生。農民看到自己的植物生病,第一件事就是投藥。但植物內部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樣做才能根治?這就需要植物醫生的專業。農委會目前也已提相關草案推動植物醫生制度,待立院審核就有相關法規可參照。

 

你適合植微系嗎?

教授表示植微系算是競爭激烈的科系,基礎的英文、國文、數學能力不能差、要對生物與化學感興趣。而在植微系中也非常重視實驗,因此在學習歷程中可以展現你不排斥實驗操作,因為這都是大學所要面對的日常課程。除此之外教授也說,若你有以下的幾個特質會是適合進入植微研究領域的人才唷!

  • 具備好奇心:申請植微系的同學,最需要有的就是好奇心。碰到任何事情,你會不會想探究背後發生什麼事呢?
  • 有足夠耐性:植物不會說話,還有些植物和微生物是小到看不見。同學要有耐性用顯微鏡或各種工具做進一步的探索。
  • 要追根究柢:走植微系領域的同學,需要願意花時間投身某個議題,用追根探索的心找資料、驗證各種可能結論。而不是被動讓別人請你查資料,你才去研究這件事情怎麼做。 
  • 要有責任感:教授表示,這個領域處理的事務都不是短短幾分鐘就可以解決的事情,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研究才可以找出答案。這個時候「責任心」就很重要,不論是對已承諾事情的責任心,或是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想要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益處,這是很重要的特質。
  • 要能與人溝通:植微系出來的工作,常常需要和農民與公司行號溝通。要有能力把觀察到的資料彙整、轉化成對方聽得懂的語言並清楚的表達。
  • 英文閱讀能力:植微系需要讀到的論文大多是英文,英文閱讀能力非常重要。 

 

準備審查資料的三個小提醒

植微系的審查教授對每一份資料都非常用心,每一份都會花15分鐘閱讀,還會彼此討論,想好要問學生什麼問題。 因此,同學在製作審查資料時一定要提醒自己這三件事:

  • 花時間了解系所:上網都可以查的到系所目標和致力研究方向,包含系所的歷史背景、常見的植物病症等等,完全沒有做功課就把資料交上來的人,審查教授都可以感受的到。
  • 簡潔重點式的排版:盡量用分段、列點的方式呈現資料,並簡潔精煉的傳遞內容重點。不要放了非常冗長的內容,卻過度空泛沒有任何反思的內容。
  • 要經過反思與檢討:同樣的課程帶給每個學生的體會都不同,教授想看到的是反思後有沒有下一步的動作?真正有反思內涵的東西,一份筆記加上延伸心得就足夠了。

 

為生活的每件事留下足跡

學習歷程檔案可以看到學習的過程,從過去到現在的課業成績變化、修課的選擇。既然學習是有脈絡的過程,審查委員也不會奢望同學一開始就定下志向,因為經過探索之後做出的選擇會更加堅定。

教授認為,學習歷程檔案的意義在於「讓生活的每件事情留下足跡」。愈認真記錄,往後回顧會愈覺得人生沒有白費。「好好地做,以後會覺得有用的!」學習歷程的過程中幫助你探索、開闊視野,也預備著未來人生重要的能力。